摘要:可溶性蛋白质的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神经生物学、肿瘤、代谢等领域的研究。与传统ELISA 技术相比,基于微球的多指标检测技术能够实现从单份标本中同时检测多种指标,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实现了对稀少珍贵样品的高通量分析 (Lehmann等,2017)。其中代表技术是Luminex和流式多因子检测。Luminex依赖专用设备,门槛较高,而流式细胞仪越来越普遍。流式多因子检测也衍生出了诸多代表性的技术,例如BD CBA (cytometric bead array system, CBA), Thermo公司旗下的FlowCytomix技术,AimPlex公司的AimPlex,Biolegend公司的LEGENDplex等。不同公司的技术原理上类似,但具体操作及因子组合不尽相同,可以根据实验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文将以LEGENDplex为例进行说明,实验中可依据个性化需求进行比较和选择 (https://www.biolegend.com/legendplex)。 图1. LEGENDplex检测原理示例
LEGENDplex首先根据微球粒径分为较小的A、较大的B两类,在每类微球上,再通过标记不同强度荧光来进行进一步区分 (如图1 step1中,不同的A类微球标记有不同强度的APC荧光信号,以微球颜色深浅为例)。其中A类微球分为6种,B类微球分为7种,因此LEGENDplex最多同时能够支持13种目标蛋白的检测。每一种微球分别耦连对应指标的捕获抗体,可特异性捕获样品中或标准品中的目标蛋白 (分析物)。捕获微球、目的分析物与加入的检测抗体形成双抗夹心的“三明治”结构,经过孵育和洗涤,再与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 (SA-PE) 反应 (图1 step 2)。通过流式检测每一群微球在PE通道的信号强度,来反应分析物的含量 (图1 step 3)。最后,通过分析软件对分析物进行定量分析 (图1 step 4)。
关键词: 多因子检测, 微球, 流式
材料与试剂
仪器设备
实验步骤
一. 试剂准备
结果与分析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分别用LPS和CD3/CD28 (1 μg/ml) 刺激2 d和4 d,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检测13种细胞因子的表达量 (浓度单位:pg/ml) 变化 (图4)。 图4. PBMC刺激后培养上清13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失败经验
致谢
本工作得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支持。本文实验方案改编自本团队的已发表文章 (Ma等,2014和Zhang等,2018)。
参考文献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comments about this protocol, you are highly recommended to post here. We will invite the authors of this protocol as well as some of its users to address your questions/comments. To make it easier for them to help you, you are encouraged to post your data including images for the troublesho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