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Search
Published: May 11, 2021 DOI: 10.21769/BioProtoc.1010607 Views: 4232
研究背景
生物分类学是生物科学最古老的经典学科,是整个生命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生物学其他分支学科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生物起源、演化及每个生物类群在演化树上的位置 (系统发育关系) 是生物分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类探索的最大哲学问题之一。
人类朴素的自然分类思想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770年周朝时期的《尔雅》。《尔雅》又称为"雅学" (高建,1984;郭郛,2013),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学者必读的《十三经》之一,是中国古代生物学的代表和中国博物学的典籍祖本。全书分十九个部分,前十二部分为其他自然学科领域研究的成就,后七个部分即第十三章至第十九章,最早创建了生物分类学的历史,记载了自然界生物各个门类的相关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和一些生态环境等,至少包含了四级分类体系,体现了"类下分类和类上归类"的思想。在《尔雅》流传约400年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322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后期) 在他的《动物志》里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将其分为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两大类,对动物分类学作出重要贡献。但不论是《尔雅》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虽然体现了生物分类学的朴素思想,但并没有明确提出"自然分类"的字样和生物演化及亲缘关系的概念和观点。
"生物分类学之父"林奈的巨作《Systema Naturae》首次使用了"自然分类"的字样 (Linnaeus, 1735 and 1758) (1735第1版,1758第10版),但林奈的物种概念是不变的和孤立的,物种和物种之间无演化和发展的关系。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和演化论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现存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几十亿年长期演化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Padian, 1999; Simpson, 1961), 但如何确立这种关系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可操作性的方法,人为因素、专家的经验成分和权威性起很大的主导因素 (任东,2017)。
Hennig (1966, 1981) 创立分支 (或支序) 分类学后,提出的"单系原则"、"共有衍征是确定共同祖先的唯一基础"和"二分支 (姐妹群) "原则等,极大地推动了分类学工作,使经典的生物描述性分类学上升到新的高度,使得当代生物分类学主要使用系统发育系统学的理论和分支分析方法 (Ashlock, 1971; Nelson, 1973 and 1974;朱敏和邱占祥,2015)。经过实践的考验和学术争鸣,生物学家已认识到Hennig提出的"单系原则"就是"自然分类" (It is concluded that natural taxa are monophyletic sensu Hennig) (Wiley, 1979),它反映了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的脉络。"自然分类"因此成为生物分类学界常用的概念和名词。许多生物分类学家在他们的论著中常用"自然分类 (natural classification) "来描述各自的研究结果。但不同时期,尤其是Hennig创立分支分类学前期和后期,分类学者所声称的"自然分类"的含义是不同的 (Irmin, 1953;He-Nygren et al., 2006; Rodriguez et al., 2012;周明镇等,1983;赵铁桥,1995) !目前对于如何确定"自然分类"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定义。
权威的柯林斯英语词典 (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2014) 将"自然分类"定义为:根据共同祖先的血缘关系对生物进行的分类 (biology classification of organisms according to relationships based on descent from a common ancestor)。
目前人们通常认为:自然分类 (natural classification) 是根据生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之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从形态,生理遗传,演化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来确定在生物界的系统地位。依据是"自然演化过程和亲缘关系"。分类等级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各级单位以下又分亚级: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
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对"自然分类"的理解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黄大卫,1996),概念的具体内容和含义比较笼统,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增强其操作性!本文将针对"自然分类"的二个基本要素、自然分类的定义、系统发育关系的运算方法,结合现代分类学研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结论
对自然生物类群进行分类归属研究时,"类群"的选择和依据的"性状"是二个基本要素。只有当"类群全体已知成员"和"全体性状"的概念都包括在内时,系统发育分析才能称为"全证据"分析。
自然分类是仅包含单系群全体已知现生及绝灭成员之间亲缘发育关系和自然演化过程的分类。单系关系和已知全体成员是"自然分类"概念的核心。仅单系才是自然分类,只有包括所有已知现生和绝灭成员在内的单系分类 (monophyletic classification) 才能称为一个自然分类系统。
自然分类才是好的系统学,才是生物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的终极目标!
现在的生态系统在自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
重建一个符合自然历史发展进程的生物系统演化树是正确认识和解析物种的关键! 古今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利用分子-形态-化石性状全证据,将化石类群和现生类群放在一颗演化树上重建生物的系统发育树和历史演化过程,是重构自然分类的必由之路!
致谢
感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朱敏研究员和二位匿名审稿人对本文初稿提出的重要修改建议。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688103,32020103006) 的支持。
参考文献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is protocol?
Post your question to gather feedback from the community. We will also invite 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to respond.
Share
Bluesky
X
Copy link